從太平洋的這一頭到那一頭,同樣的一名運動員,地位的差距可以有多大?
幾年前,只在NBA一共打了8分鐘常規(guī)賽的約什·阿克格農(nóng)曾經(jīng)對美國媒體笑稱,在CBA,他能體會到“勒布朗和科比的感覺”。在中國,球永遠在外援手上,隊友全指著你,球迷等著你砍下一場30+、40+甚至50+來率領球隊取勝,那是他們在NBA永遠得不到的體驗。不過,若你看看今年的NBA夏季聯(lián)賽,你也會意識到一個很淺顯易懂的道理:不是每個球員都想當詹姆斯和科比。
Q.J.皮特森的整個職業(yè)生涯都在當科比。這位183公分的小后衛(wèi)上賽季在CBA的江蘇同曦隊打球,場均能拿下28.7分,在聯(lián)賽得分榜上僅次于布萊克尼排名第二。由于他出色的運控和強投能力,一些同曦隊的球迷會戲稱他為“CBA利拉德”。然而,當皮特森的經(jīng)紀人為他找到一份紐約尼克斯的迷你訓練營邀請函時,他立刻打包回了美國——和迄今為止只為一支球隊效力的真正利拉德不同,皮特森的職業(yè)生涯顛沛流離到甚至沒在任何一支球隊連打兩年過,對他來說,打籃球的過程就是流浪的過程,只是這次,他流浪的下一站是尼克斯的訓練營而已。
尼克斯的主教練是強調(diào)防守的錫伯杜。錫伯杜知道他是一名得分手,但也告訴他,以他之前的打法,根本不可能在尼克斯隊里找到位置。于是在同曦幾乎不怎么防守的他開始在防守端撕咬對手,為每個地板球飛撲,在這方面甚至幾乎成為了訓練營中表現(xiàn)最好的球員。在訓練營結束之后,他的經(jīng)紀人向皮特森轉(zhuǎn)述了尼克斯的意見:“他們想讓你為他們打夏季聯(lián)賽,但不保證你每場比賽都能上場。球隊其他的球員會打大部分的時間,他們更年輕,球隊有義務在夏聯(lián)里考察他們。他們知道你在海外也能拿到六位數(shù)到七位數(shù)的合同,所以如果你不想打,他們也完全理解。但如果你決定要打夏聯(lián),他們想先跟你把情況說清楚,以免到時候你再抱怨自己打不上球。”